隨著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,“特朗普交易”火熱,美元走高。加之美國10月份經濟數據走強預期等因素帶動,11月12日,美元指數一度升至105.73,創7月3日以來新高。
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,特朗普勝選后,外部擾動或是人民幣匯率最大的風險因素,美元不弱的情況下預計人民幣匯率或仍偏弱運行。后續需重點關注內需相關的刺激政策能否持續保持強度,以一定程度對沖外部風險對于人民幣匯率的沖擊。美國即將進入“特朗普2.0”時代,中金公司認為,由于明年的宏觀與政策環境與2018年有較大不同,本輪關稅加征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或小于2018年。
回顧“特朗普1.0”期間,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人民幣等非美貨幣不斷承壓。2017年,人民幣匯率才逆轉了“8.11”匯改以來的單邊下跌走勢,2018年又遭遇了中美貿易摩擦驟然全面升級的沖擊。這種沖擊來自兩個方面,一是中美貿易紛爭加劇,市場避險情緒上升,人民幣匯率承壓;二是人民幣匯率問題重新納入中美經貿磋商的主要議程,市場擔心美方對人民幣匯率升值重新施壓。2018年,人民幣匯率大開大合,先漲后跌,最高升破6.30,最低跌破6.90,全年跌幅達到5.43%。
分析認為,當前,外匯市場尚未完全定價特朗普的當選及之后的關稅效應。短期內,特朗普對中國的關稅政策會對人民幣形成一定下行壓力。但由于市場對特朗普及其關稅政策有所預期,加之接連出臺關稅政策,或有邊際遞減效應,“特朗普2.0”對人民幣匯率市場的沖擊可能沒有2018年大。隨著中國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生效,國內經濟動能改善,人民幣下行壓力相對可控。此外,中國監管部門穩匯率政策工具箱仍較為充足,人民幣大幅走弱的風險可控。
11月11日,部分海外量化投資基金已悄悄對離岸人民幣進行空頭回補。究其原因,是他們認為“特朗普交易”所帶來的美元“強勢”行情或逐漸接近尾聲,未來全球金融市場的關注點將重新“瞄準”美聯儲繼續降息,加之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中國資產,令人民幣匯率有望企穩回升。
與此同時,相比日元、馬來西亞林吉特、新加坡元等其他亞太貨幣,人民幣在這輪美元指數快速回升期間的跌幅相對較小,呈現較強的韌性,預示著人民幣匯率的抄底買盤相對較強,一旦美元指數沖高回落,人民幣匯率反而在積蓄反彈動能后,可能率先走出回升行情。